感應加熱來源于法拉第發現的電磁感應現象,也就是交變的電流會在導體中產生感應電流,從而導致導體發熱。長期以來,技術人員都對這一現象有較好了解,并且在各種場合盡量抑止這種發熱現象,來減小損耗。比較常見的如開關電源中的變壓器設計,通常設計人員會用各種方法來減小渦流損耗。
然而在19世紀末期,技術人員又發現這一現象的有利面,就是可以將之利用到加熱場合,來取代一些傳統的加熱方法。高頻感應加熱電源的優點有非接觸式加熱,熱源和受熱物件可以不直接接觸;加熱效率高,速度快,可以減小表面氧化現象;容易控制溫度,提高加工精度;可實現局部加熱;實現自動化控制;減小占地,熱輻射,噪聲和灰塵
由于感應加熱具有以上的一些優點,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對此進行了研究,1890年瑞典技術人員發明了感應熔煉爐――開槽式有芯爐,1916年美國人發明了閉槽有芯爐,從此感應加熱技術逐漸進入實用化階段。而后,20世紀電力電子器件和技術的飛速發展,極大的促進了感應加熱技術的發展。
高頻感應加熱電源可以用于多種場合,主要有:
冶金:有色金屬的冶煉,金屬材料的熱處理,鍛造、擠壓、軋制等型材生產的偷熱;焊管生產的焊縫。
機械制造:各種機械零件的淬火,以及淬火后的回火、退火和正火等熱處理的加熱。壓力加工前的透熱。
輕工:罐頭以及其它包裝的封口,比如著名的利樂磚的封口包裝。
電子:電子管真空除氣的加熱。